網站二維碼
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3年,全國12315平臺接收直播帶貨投訴舉報量逐年上升,5年來增幅高達47.1倍,售后維權困難是主要問題之一。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張勝軍說,直播帶貨交易背后的權責歸屬并不清晰,涉及店鋪、直播基地、直播平臺、注冊地或屬地主管部門等多方,容易造成維權難,“消費者常常都不知道該找誰索賠,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主播表示,勞動強度大、保障不足,還有“流量焦慮”、信譽危機
在一些電商平臺,消費者不滿意,主播也有苦衷。李南(化名)是做進口保健品代購的直播帶貨主播。沒有簽約公司,她和丈夫就是整個團隊。她一般上午8點或下午2點上線開播,一播就至少3小時。其他時候要拍攝短視頻、剪輯直播切片、構思選題、撰寫產品介紹與推廣文案、關注平臺規(guī)則和活動。其間,還要見縫插針地回復客戶和品牌方消息,常常忙到晚上11點。
從2022年3月開啟直播生涯,最初天天直播,每場至少4小時,專場更達6小時。直播期間,不敢喝水,怕上廁所,“生怕一暫停,辛苦積攢的觀眾就走了,這么卷的行業(yè)里,沒人愿意等你?!边@樣的高強度生活持續(xù)了一年半,去年大病一場。“沒辦法,流量與銷量直接掛鉤,幾乎每個主播都有‘流量焦慮’?!崩钅媳硎尽?/span>
店鋪同樣也有“流量焦慮”。王鳳龍是一家銷售山西莜面產品企業(yè)的負責人,他們已經通過直播間銷售兩年多時間。直播間銷售價格便宜了,但銷售量大、穩(wěn)定,薄利多銷,比之前賺得多些。“如果賣30塊錢,差不多15塊錢要用來引流。因為不花錢引流,幾乎沒什么自然流量。”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頭部主播相繼“翻車”,虛假宣傳、品控不嚴等問題頻頻出現(xiàn)。李南坦言,自己見過不少號稱海外產地的產品,但包裝上連原產地國旗都能印錯,甚至直接印有醒目的非原產地文字,“這些假貨都通過了相應平臺審核,也都是從國內保稅倉發(fā)貨。既然平臺、直播間都認可了,主播只是售貨員,能怎么辦呢?”
《中國網絡視聽發(fā)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職業(yè)網絡主播數(shù)量已達1508萬人,意味著每100個人中就有1個職業(yè)網絡主播。聚燈光下的主播光鮮亮麗,但真實情況并非如此。
“要想高薪,得付出極大強度勞動。一天只播一兩場絕對不夠,至少4場。我最多一天播過6場,不同場地、不同品牌,14個小時不停說話,一個月有一周這樣的強度,薪水才能到1.5萬元以上?!毙〗埽ɑ?021年到浙江杭州市做職業(yè)主播,至今已經換過7家公司,因為多數(shù)小公司只會和主播簽署勞務合同而非勞動合同,除非合同里有特別條款,公司與員工解除合同關系幾乎不用付出成本,“至于五險一金的保障,不太敢想?!?/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