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二維碼
最近幾年,中國的品牌建設堅持從速度向質量轉變,而且在質量發(fā)展中更加重視品質內涵的提升,更是出現(xiàn)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主要體現(xiàn)為:一是政府、企業(yè)和民眾的品牌意識顯著增強。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們既有的品牌認知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在消費轉型升級過程中對品牌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加深,推進品牌建設的主動性進一步提升;二是品牌建設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和企業(yè)的品牌建設已從自主探索、自我發(fā)展階段逐步轉變?yōu)橄到y(tǒng)推進階段,品牌建設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品牌管理專業(yè)能力顯著提升;三是中國品牌的國際化進程取得積極進展。我國品牌國際化的市場份額在不斷增加,出現(xiàn)了一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導品牌,品牌國際化的運營方式也日益成熟。
中國品牌體系建設取得重要成果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方面,也無論是在整個品牌建設的宏觀方面還是在具體技術層面,中國的品牌建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快速發(fā)展。中國的品牌戰(zhàn)略地位和作用開始逐步從輔助支持的層面向著引領主導的層面升級,品牌建設在國家推動供需結構調整升級的整體戰(zhàn)略中逐步演變?yōu)榘l(fā)展的新動能、驅動的新模式、增長的新力量。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品牌價值評價方面取得國際突破。由于中國品牌建設起步較晚,企業(yè)品牌整體實力距離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差距,國際上品牌建設規(guī)則制定、品牌價值評價的主動權和話語權,一直掌握在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和地區(qū)的機構手中。這些機構按照自己制定的門檻、規(guī)則每年對其選取的品牌進行評價、發(fā)布、宣傳。這些榜單評價方法既不透明,獲取的數(shù)據(jù)也不全面,且單方面設置了諸如海外銷售收入占比等門檻條件,將許多中國品牌擋在了榜單之外。為了給中國企業(yè)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國務院提出要“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價值評價機制”。同時,為了達到國際互認,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內積極作為,致力建立一套全球公認的、科學公正的品牌評價體系。
2012年,我國率先提出了品牌價值除“有形資產”外,還應包含“質量”和“服務”指標,美國和德國分別補充了“無形資產”和“技術創(chuàng)新”指標。經過兩年多的交流,中美德共同提出品牌價值由“質量、服務、技術創(chuàng)新、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組成的“五要素”理論,得到各方認可和支持。2013年,中美聯(lián)合提案成立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經過國際標準化組織165個成員國和15個技術局成員國的兩輪投票,分別獲高票支持通過。2014年1月,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批準成立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以在“五要素”理論的基礎上建立、推行一套全球公認的科學公正的品牌評價標準體系;中國獲得該委員會秘書國地位,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時任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劉平均當選為委員會顧問組主席。這意味著中國在參與并主導品牌評價國際標準化工作方面邁出了扎實一步,大大增強了中國在品牌評價中的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