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前,一組關于背包的照片在網絡上火了起來——多位曾經報道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記者,又背著當年的媒體包,回到了“老家”。據報道,不少外國記者表示,每逢大型賽事報道,自己都會背著它,特別實用。
如果說,2008年的背包更多體現的是中國制造的強大,那么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一個最顯著的變化是,中國品牌已經站在中國制造的肩膀上,撐起一片更大的天空。
比如,安踏。作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合作伙伴之一,安踏出品的“冠軍龍服”除了在產品設計上體現了大量中國元素外,該產品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植入了自主研發(fā)的“熾熱科技”,讓人能夠長時間待在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天氣中。
類似的一幕還發(fā)生在匹克身上。在本屆冬奧會上,有幾支代表團身著這家中國品牌的服裝亮相,非常吸人眼球。自2008年啟動“奧運發(fā)展計劃”以來,匹克已先后支持了20余支國際代表團亮相夏奧會和冬奧會,其產品進入1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市場。
從2008年到2022年,從“撞包”到“撞衫”,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國制造從品質到品牌的躍升。正在崛起的中國品牌,已經不再僅僅是產品的供給者,而且還是技術的探路者、趨勢的引領者,甚至是需求的創(chuàng)造者。它們正在重新定義中國制造。
我們看到,在本土市場,國潮批量崛起、老字號玩出“新花活”,在消費升級的語境下,更多既前沿又時尚的中國品牌正在發(fā)光;在海外市場,中國品牌正在悄然改變全球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刻板印象,其影響力、競爭力全面提升。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產業(yè)鏈價值鏈變化,加上此次北京冬奧會的助力,中國品牌以令人驚嘆的速度與能量站到了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
本屆冬奧會,除13家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外,還簽約了11家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贊助商、10家官方獨家供應商和13家官方供應商,涉及食品餐飲、體育設備、石油化工、網絡安全、軟件服務等多個領域。對于征戰(zhàn)在賽場上的中國品牌來說,冬奧會這樣的頂級賽事,不僅是各國選手實力的比拼,更是各國品牌價值的較量。比賽已經開始,期待更多中國品牌站上領獎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