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二維碼
回到上邊的例子,做一些文化研究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實際上莫德里奇非常符合文化對“英雄原型”的書寫方式。
在神話與童話當中,英雄往往出身苦難(莫德里奇出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克羅地亞,5歲時就獨自去放羊);天資卓絕卻具有先天缺陷(從小因營養(yǎng)不足,而導致身材非常瘦小);肩負未盡大業(yè),屢屢在強敵前挽狂瀾于既倒(率領(lǐng)球隊從小組賽到淘汰賽一路突圍);卻在最后關(guān)頭,或因人出賣,或因自己的驕傲與輕信“悲壯收場”(在冠軍爭奪賽中,爭議球的出現(xiàn)填補了“英雄被出賣”的文化情節(jié))。
得益于正確的文化密碼,莫德里奇貼合了意識對英雄原型的吸收方式,這或許正是他能夠迅速被人們稱之為“英雄”的心理學成因。
發(fā)現(xiàn)營銷理論在榮格原型理論的基礎(chǔ)上,從營銷角度,提出了“品牌文化原型”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一個最能傳遞品牌核心價值,集中反映品牌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形象。
就像莫德里奇的英雄身份能被大家迅速識別一樣,我們認為,品牌也可以通過塑造“文化原型”,從而為自己建立起巨大的認知優(yōu)勢。從行業(yè)觀察來看,實際上眾多世界級品牌的早期崛起,都曾顯著地獲益于自己的品牌文化原型。
比如,耐克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大家知道,耐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了享譽全球的“Just Do It”口號,所針對的是消費者渴望通過個人拼搏,來實現(xiàn)人生逆轉(zhuǎn)的意識形態(tài)需求。
更具體地來說,耐克看到了在體育賽場上,人們有機會消除現(xiàn)實世界強加給他們的種種壁壘,并率先將這一點做了面向大眾的“翻譯”,所提出來的觀點是——“無論你是誰,擁有怎樣的社會地位,你都可以像運動員一樣,依靠個人拼搏來改寫人生,不需要任何理由,現(xiàn)在就付諸行動!”這就是所謂的“Just Do It”。
為了更好地還原品牌意識形態(tài),在口號之外,耐克又識別并塑造了“貧民窟里的黑人少年”這一文化原型。貧民窟是一個充斥著混亂的地方,但這里的少年卻在運動中看到了希望,他們在“賽場”上忘卻了嚴酷現(xiàn)實,全情投入,希望有一天自己的生活也能因此發(fā)生改變。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耐克的主題廣告“硬石上的掘金者”,是該品牌塑造自己“文化原型”的一個典型案例。廣告以貧民窟里的日常生活為背景,主角是一群黑人少年,在鐵絲網(wǎng)圍墻和高聳的樓房空地上打籃球;通過運用慢鏡頭,廣告讓少年們來來回回的運動,看起來竟像是工人們勞作一般辛苦,從而極具感染力地傳遞出“通過個人拼搏實現(xiàn)人生逆襲”的“Just Do It”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