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二維碼
從“解決溫飽”中一路走來——
大茅坡精神“拔節(jié)生長”
時序更替,邁步前行,總會有人逐夢而為,創(chuàng)造出彰顯時代特質的精神。
在米倉山南麓、東河之畔的大茅坡上,就有這樣的一群人,夏戰(zhàn)三伏、冬戰(zhàn)三九,以“奮發(fā)堅韌,激情擔當”讓“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與時俱進、拔節(jié)生長。
堅持不懈的奮斗 “干羊腿”變?yōu)椤爸袊莸亟ㄔO最好的地方”
大茅坡,旺蒼縣北部山區(qū)一個普通的地方。
上世紀90年代以前,由于雜草叢生、亂石嶙峋,生存環(huán)境和生產條件惡劣,被形象地稱之為“干羊腿”。
“四川人過年都會殺豬宰羊,可那時我們只能吃酸菜和稀飯,村里能吃上肉的農戶掰著手指頭就能數出來?!蓖n縣高陽鎮(zhèn)鹿渡村村民、時任村婦女主任康懷貴形象地表達當年全村人的貧苦。
鹿渡村老支書唐發(fā)春回憶:“大茅坡上有5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84戶、754人。那時候人均糧食不足300斤,人均純收入不足200元,年年靠返銷糧茍且度日……溫與飽這兩個最基本的生存條件成了我們當時最大的奢望。”
“為解決餓肚子的問題,我們村干部商量要把大茅坡改造成良田,這個決定很快得到了一致通過。”唐發(fā)春說。
割掉茅草,開山取石,改田造地……1990年起,5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群眾歷經四度寒暑,投入勞力16萬個,挖填土石38萬立方米,壘砌石墻400道,總長3萬米,最終高標準建成水平梯地600畝。之后,大茅坡上的玉米平均畝產達380公斤,人平凈增產143.6公斤?!按竺┢氯恕睆拇私Y束了“吃糧靠返銷”的艱苦歲月。
坡改地的成功,讓“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在90年代風靡全國,并掀起了學習“大茅坡經驗”的熱潮。時任支書唐發(fā)春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村婦女主任康懷貴被譽為“鐵姑娘隊長”……世界水土保持專家諾雷斯稱贊大茅坡是“中國梯地建設最好的地方”。
與時俱進的傳續(xù) “奮當旺蒼縣鄉(xiāng)村振興的排頭兵”
“溫飽”解決后,增收成為了困擾“大茅坡人”又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