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刺繡一直有名,且受人歡迎。張菊花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家專門做新加坡出口生意的工廠聽說麻柳刺繡后,翻山越嶺跑到山里來找她們繡出口產品,也有人專門找她繡掛畫等收藏品,“一幅要賣好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呢?!钡?,由于產品價格高昂、單一等因素,難以讓大眾都能接受。
如何破解這一尷尬局面?近年來,在朝天區(qū)相關部門的推動下,張菊花和當地其他傳承人,開始了麻柳刺繡的文創(chuàng)之旅。繡娘們用布做成杯墊,在上面繡上花朵;買來白色的麻布錢包,繡上青花;獅子滾繡球、老鼠嫁女等民間圖案,經過抽象簡化、夸張變形,成為桌布上極富藝術美感,又可慢慢品味的裝飾……其產品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功夫不負有心人。獨特、時尚、精美的文創(chuàng)產品,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刺繡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為此,朝天區(qū)不斷延長麻柳刺繡產業(yè)鏈,擴大銷售渠道,在曾家山漢王老街、皇澤寺、明月峽等景區(qū)設立麻柳刺繡銷售點;同時,成立虞美人麻柳刺繡協會,采用“公司+專合社+農戶”經營模式,發(fā)展會員400余人,遍及5 個村(社區(qū))及周邊鄉(xiāng)鎮(zhèn)、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