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二維碼
看著長勢喜人的苗木,老張高興地向他的幫扶責(zé)任人蒼溪縣審計局李升介紹,“在經(jīng)過幾個月的培育,來年春天,按照一畝3萬元的價格,這嫁接成品苗木大約能賣100多萬元。”
張培德和老伴患有慢性疾病,兒子張平為照顧父母,只能在家附近打零工。一家人以前僅依靠農(nóng)閑時零工收入和耕種5畝薄田維持生計。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890元。
2014年,老張為擺脫看天吃飯、靠地打糧的拮據(jù),在親友的幫助下借款2萬元,種起了芍藥、當(dāng)歸等中藥材,但由于一沒經(jīng)驗二沒技術(shù),最終所有的投入化為零。
“五臺村屬高山村,無論是海拔高度還是土壤性質(zhì)、氣候等條件都特別適合苗木和中藥材種植?!苯?jīng)過審計局駐村工作隊多次市場考察并結(jié)合老張實際情況,確定將苗木種植作為老張家脫貧的主導(dǎo)產(chǎn)業(yè)。
在給老張吃上“定心丸”后,說干就干。2015年初,借助扶貧政策,老張申請了5萬元貼息貸款,村委會協(xié)議苗圃種植土地50畝,建成苗圃基地。埋頭苦干了一年,翌年,老張有了6萬元利潤。嘗到甜頭的他全身上下都是勁,開始盤算著如何擴大種植規(guī)模。
2016年,蒼溪縣把“打造中藥材百億產(chǎn)業(yè)”作為脫貧攻堅特色產(chǎn)業(y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利好。老張看到了發(fā)展機遇,打起了承包荒山種植中藥材的算盤,也豁亮地吆喝起“我也要讓荒山變成金山銀山”。
道路不通,就雇當(dāng)?shù)卮迕癖硺涿缟仙?;為栽種管護方便,夫妻倆搬回老房子居住。在政策和技術(shù)的扶持下,老張還改良了種植技術(shù),采取“藥+N”套作新模式,同時采用“長短結(jié)合”的種植方式?,F(xiàn)在,山上500畝藥材,經(jīng)濟價值近200萬元,平均年純收入近15萬元。
經(jīng)多年辛勤打拼,老張家甩掉了貧困帽,而他的兒子張平,如今正靠自己的“手藝”成功轉(zhuǎn)型,靠根雕技藝邁向了新生活。
“我做根雕完全是一門愛好,有時間就琢磨,最大的特色就是盡量保留其原有生態(tài),不破壞樹根天然靈氣……”如今,不善言辭的張平,憑借自己的所思所學(xué),潛心根雕,依托線上銷售,其根雕生意越來越紅火,年收益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