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二維碼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在古蜀道上大量栽植行道樹,便逐漸形成了以古柏為主、綿延數(shù)百里的林蔭大道。
到了清代,翠云廊得到了這個極富詩情畫意的名字??滴跄觊g的劍州知州喬缽給劍門蜀道行道樹群作詩《劍門路》:“劍門路,崎嶇凹凸石頭怒。兩行古柏種何人?三百長程十萬樹。翠云廊,蒼煙護,苔花蔭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無石不可眠,處處堪留句。龍蛇蜿蜒山纏互,傳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想教人妒。休稱蜀道難,錯莫劍門路?!?/span>
喬缽還在詩序中專門提到:“自劍州,南至閬州,西至梓潼三百余里,明正德劍州知州李璧以石砌路,兩旁植柏樹十萬,今已合抱,如蒼龍蜿蜒,夏不見日,缽因曰‘翠云廊’。”
如今,漫步古木參天的翠云廊古蜀道,“劍州路旁多古柏,霜皮黛色高參天”展現(xiàn)出的詩意依舊可尋可見。因為在這里,抬眼一望,目之所及皆是動輒千年的古柏;抬腳一走,足之所觸皆是跨越千年的古道。
再細看翠云廊的分布圖,以今天劍閣縣內(nèi)的劍州古城為中心,呈“人”字形分布,北至昭化古城,南抵南充閬中古城,西達綿陽梓潼大廟山。區(qū)域內(nèi)擁有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柏20391株。其中,劍閣境內(nèi)現(xiàn)存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樹齡1050年……
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毛康珊大為贊嘆:“翠云廊的古柏群是柏木遺傳多樣性最高的群體,是名副其實的‘蜀道明珠’?!?/span>
“視察結(jié)束前,總書記對我叮囑道:‘專注一個問題,深入研究下去’,這讓我感到十分振奮?!辈號|洲表示,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廣元把古蜀道和古柏的調(diào)查研究工作持續(xù)進行下去,努力為古蜀道、古柏保護利用提供更可信更科學的支撐。
審視翠云廊
看見“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7月2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翠云廊時,新華社記者的鏡頭,定格了這樣一個瞬間——在“劍閣柏”下,習近平總書記停下腳步,駐足凝望。
挺拔入云的“劍閣柏”特別而又平常。
特別之處在于,她有“三最”:最高,樹高27米;最老,樹齡約2300年;最奇,遠看似松、近看是柏。
平常之處在于,同其他古樹名木一樣,都有專屬的二維碼銘牌,都有自己特定的名字,都是廣元實施“一樹一策”救護復壯規(guī)劃的受益者。
古人于蜀道植柏,意在植樹表道、以樹計里。
在廣元,人們將其拓展延續(xù),轉(zhuǎn)變成為對古柏、古道等的一代又一代悉心保護傳統(tǒng)。
這當中,在全省古樹名木最大的集中分布區(qū)劍閣縣,歷朝歷代官府均發(fā)布植柏護柏的政令,劍門山區(qū)百姓也都把植樹護路當作行善積德的義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劍閣縣沿襲古制接力保護,繼承和發(fā)揚“官員離任交接”歷史慣例,將古柏數(shù)量及生長狀況作為縣鄉(xiāng)黨政主要負責人離任交接重要內(nèi)容和自然資源審計范圍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劍閣縣已完成2次縣長離任交接和20余次鄉(xiāng)(鎮(zhèn))長離任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