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二維碼
翠云廊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驛道古柏群。(7月25日攝)
在粗壯的古柏樹枝下?lián)纹痄摷?,讓千年古木依然生機勃勃。(7月25日攝)
蔡東洲在接受媒體采訪。(7月25日攝)
廣元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彪 劉懷英 文/圖
三百長程十萬樹,蒼煙翠云詩意中。
盛夏時節(jié)的翠云廊,一株株古柏青蒼依舊,一聲聲蟬鳴穿越古今,一個個游人流連忘返……
翠云廊,就在金牛道上。它與金牛道相伴而生、互為依存,擁有一片目前存世時間最長、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樹群——現(xiàn)存古樹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樹齡1050年,最“年長”的“劍閣柏”和“帥大柏”樹齡約2300年,被譽為“蜀道奇觀”“森林活化石”。
7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第一站便專程看了翠云廊,這也是他時隔19年、到中央工作的第16年再次來到廣元。
“他一邊認真聽取我們的介紹,一邊觀看著古道兩旁的古柏?!伟亍≈袑Π亍畡﹂w柏’‘帥大柏’……每一棵,他都看得很仔細,并不時停下腳步,駐足凝望古柏,感受千年時間流淌、歷史文化傳承?!?月29日,回憶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翠云廊時的情景,承擔講解工作的廣元蜀道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廣元“周末工程師”、西華師范大學蜀道文化研究院院長蔡東洲教授依舊很激動。他直言,跟隨總書記的足跡,聆聽總書記的囑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發(fā)展的深度關切。
視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夠延續(xù)得這么久、保護得這么好,得益于明代開始頒布實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襲至今、相習成風,更得益于當地百姓世代共同守護?!薄斑@啟示我們,抓生態(tài)文明建設必須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執(zhí)行,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鞏固發(fā)展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果?!薄?/span>
漫步翠云廊
遇見“劍州路旁多古柏,霜皮黛色高參天”
翠云廊所在的劍門山區(qū)氣候和土壤適宜柏木生長。
千百年來,當地人民都有栽植、保護柏木的傳統(tǒng)——以至廣元市劍閣縣形成了川北最大的柏木林區(qū),漫山遍野基本都是柏樹。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翠云廊大柏樹灣(小地名),301株古柏(“劍閣柏”“帥大柏”均在此段)更是虬枝招展,濃蔭遮天。
蔡東洲介紹說,作為金牛道的一段,翠云廊的植樹歷史可以追溯至秦漢。其后,歷代都有在官道兩旁種植樹木的傳統(tǒng)。其中,當地有確切文獻記載的大規(guī)模植樹有6次,以宋明兩朝的種植規(guī)模尤其巨大(宋代真宗、仁宗、徽宗、寧宗都頒布了關于沿官道植樹的詔令,明正德年間的劍州知州李璧更是沿線植柏達數十萬株)。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在古蜀道上大量栽植行道樹,便逐漸形成了以古柏為主、綿延數百里的林蔭大道。
到了清代,翠云廊得到了這個極富詩情畫意的名字??滴跄觊g的劍州知州喬缽給劍門蜀道行道樹群作詩《劍門路》:“劍門路,崎嶇凹凸石頭怒。兩行古柏種何人?三百長程十萬樹。翠云廊,蒼煙護,苔花蔭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無石不可眠,處處堪留句。龍蛇蜿蜒山纏互,傳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想教人妒。休稱蜀道難,錯莫劍門路?!?/span>
喬缽還在詩序中專門提到:“自劍州,南至閬州,西至梓潼三百余里,明正德劍州知州李璧以石砌路,兩旁植柏樹十萬,今已合抱,如蒼龍蜿蜒,夏不見日,缽因曰‘翠云廊’?!?/span>
如今,漫步古木參天的翠云廊古蜀道,“劍州路旁多古柏,霜皮黛色高參天”展現(xiàn)出的詩意依舊可尋可見。因為在這里,抬眼一望,目之所及皆是動輒千年的古柏;抬腳一走,足之所觸皆是跨越千年的古道。
再細看翠云廊的分布圖,以今天劍閣縣內的劍州古城為中心,呈“人”字形分布,北至昭化古城,南抵南充閬中古城,西達綿陽梓潼大廟山。區(qū)域內擁有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柏20391株。其中,劍閣境內現(xiàn)存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樹齡1050年……
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毛康珊大為贊嘆:“翠云廊的古柏群是柏木遺傳多樣性最高的群體,是名副其實的‘蜀道明珠’?!?/span>
“視察結束前,總書記對我叮囑道:‘專注一個問題,深入研究下去’,這讓我感到十分振奮?!辈號|洲表示,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廣元把古蜀道和古柏的調查研究工作持續(xù)進行下去,努力為古蜀道、古柏保護利用提供更可信更科學的支撐。
審視翠云廊
看見“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7月2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翠云廊時,新華社記者的鏡頭,定格了這樣一個瞬間——在“劍閣柏”下,習近平總書記停下腳步,駐足凝望。
挺拔入云的“劍閣柏”特別而又平常。
特別之處在于,她有“三最”:最高,樹高27米;最老,樹齡約2300年;最奇,遠看似松、近看是柏。
平常之處在于,同其他古樹名木一樣,都有專屬的二維碼銘牌,都有自己特定的名字,都是廣元實施“一樹一策”救護復壯規(guī)劃的受益者。
古人于蜀道植柏,意在植樹表道、以樹計里。
在廣元,人們將其拓展延續(xù),轉變成為對古柏、古道等的一代又一代悉心保護傳統(tǒng)。
這當中,在全省古樹名木最大的集中分布區(qū)劍閣縣,歷朝歷代官府均發(fā)布植柏護柏的政令,劍門山區(qū)百姓也都把植樹護路當作行善積德的義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劍閣縣沿襲古制接力保護,繼承和發(fā)揚“官員離任交接”歷史慣例,將古柏數量及生長狀況作為縣鄉(xiāng)黨政主要負責人離任交接重要內容和自然資源審計范圍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劍閣縣已完成2次縣長離任交接和20余次鄉(xiāng)(鎮(zhèn))長離任交接。
“我們必須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要像保護好大熊貓一樣保護好古柏?!眲﹂w縣委書記楊祖斌告訴記者,“一樹一檔”掛牌保護、“一樹一人”日常巡護、“一樹一策”科學救護等“植柏護柏”理念,在該縣已經成為各級黨員干部、人民群眾的思想和行動自覺,翠云廊正成為劍閣縣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保護自然生態(tài)的典型代表。
不只如此,廣元還出臺全省首部關于蜀道保護的地方性法規(guī)——《廣元市劍門蜀道保護條例》(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正式將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首長離任時對古柏保護情況進行工作交接這一要求以立法形式固定下來外,還將對古柏保護的要求從劍閣縣拓展到有蜀道古柏的昭化區(qū)、利州區(qū)等地。
據了解,從縣令到縣長,從“人管”到“法治”,堅持古樹離任交接,這一前后延續(xù)500年的制度被稱為“中國林長制的源頭”。
市林業(yè)局自然保護地工作站高級工程師何顯平舉例,“《廣元市劍門蜀道保護條例》確定的按照古柏樹干外50米劃定保護范圍,比普通古樹的保護范圍擴寬了很多。這是我們的主動作為,因為道路壞了可以再修,古柏損毀了不可再生。保護古柏就是算生態(tài)發(fā)展的大賬?!?/span>
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地處秦巴山區(qū)南麓的廣元,林草覆蓋率達69.2%,空氣優(yōu)良天數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境內主要河流水質穩(wěn)定達到Ⅰ類,無公害土壤耕地面積占95.24%以上……
展望翠云廊
洞見“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劍門蜀道翠云廊 跨越千年 蒼翠如昔》《習近平再赴四川,為何專程看了這兩個地方?》……7月25日以來,隨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翠云廊相關新聞報道的陸續(xù)推出,展現(xiàn)翠云廊不同場景的圖片被廣泛傳播,從翠云廊映射出的新時代廣元新氣象也被逐一梳理了出來:
當頗具神話色彩的秦王伐蜀、石牛糞金、五丁開道、張飛植柏等故事流傳至今,廣元成為先秦古棧道、蜀道文化、三國歷史文化的核心走廊;
當金戈鐵馬之聲悄然遠去,劍門關景區(qū)被列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成為游客趨之若鶩的景區(qū)體驗景點,2022年劍門關景區(qū)接待游客223.53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門票收入1.22億元;
當昔日的“蜀道難”變?yōu)椤笆竦罆场保瑥V元已初步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已建成4條鐵路、5條高速公路,開通航線17條,是四川第二大鐵路樞紐、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jié)點城市和中歐班列的組貨基地;
…………
蜀道縱橫,文韻悠悠。
在變與不變的辯證法中,千年古柏、千年古道攜手向前,正成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廣元實踐再上新臺階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這是因為,作為嘉陵江上游生態(tài)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yǎng)地的廣元,正加快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典范城市,讓綠色成為廣元最鮮明的底色。
根據相關安排,廣元下一步計劃每年舉辦“植柏節(jié)”活動,主要在蜀道沿線古柏稀少的區(qū)域種植翠云廊二代柏。
一枝一葉總關情。此次來川視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大會之后首次出京視察。實地踏訪翠云廊,臨行前,他囑咐當地負責同志,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