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二維碼
比如梁將軍提供的是品牌咨詢服務,為品牌做定位、做宏觀上的戰(zhàn)略和打法。我服務一個品牌,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但是它的收益可能只相當于咪蒙公眾號的幾篇軟文。用簡單的方式賺錢,和用復雜的方式賺錢,你會選擇哪個?
有意思的是:很多原本是流量的生意,大家卻以為它是價值生意。
我問你,當年的邏輯思維(我說的是未做“得到”之前的邏輯思維),它是更傾向做流量,還是做價值?
當時的邏輯思維每天發(fā)你60秒語音,你回復關鍵詞,給你看一篇別人的文章。注意,是別人的文章!
也就說,當年的邏輯思維看似是一個知識服務公眾號,但其實它并未創(chuàng)造任何內容,只是一個知識分發(fā)平臺,是另一種形式的今日頭條!
我這么說,并不是批評邏輯思維,而是在肯定它的生意模式。
作為知識服務號,篇篇原創(chuàng)、篇篇締造新價值,是一件很難持久的事,很多知識大咖,一輩子也就分泌一本書,想利用微信的紅利成為頭部,邏輯思維最好的策略就是篩選好內容,而不是生產好內容。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要學會用生意角度去看品牌問題,一旦你加入了生意視角,你對用戶、品牌、流量,會有另一番領悟。
機場、火車站旁邊的又難吃又貴的快餐店是流量生意;做整形、治性病的莆田醫(yī)院也是流量生意;西瓜視頻里那些“5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賬號還是流量生意。這些生意不一定有價值,但卻是賺錢的。
感覺玩流量的都是壞人,但是正是我們這些老好人不懂流量,才讓壞人有可乘之機。
剛剛,我們先從宏觀的生意視野去理解了一下“流量”,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聲稱自己做品牌的人,到底做的是流量還是品牌?
02
80%做品牌的人,都把品牌做成了流量
什么是流量?什么是品牌?
品牌是穩(wěn)定的流量,流量是即時的品牌。
流量說白了就是流動的用戶,這些用戶來過即走,不做過多的停留,沒有過多的期待。采購百度的關鍵詞、做今日頭條的競價信息流,這些都是做流量。
品牌呢?如果一個企業(yè)是有品牌的,那么意味著用戶來過還想再來,對產品抱有更多的幻想和期待。所以,一切和用戶心智對話的方式,我們都說它是做品牌。
我們再換個理工科的方式來解釋:
流量=看到——購買
品牌=看到——記憶——購買
事實上,流量的推廣方式只是少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記憶,俗稱“沒走心”。
既然你的推廣方式沒走心,自然不能期待用戶有需求時,可以再想到你。但也正是因為沒走心,所以用戶的購買行為更加迅捷,對銷量的最終帶動也更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