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二維碼
2億之上,要想做到有效破圈,就得需要找大媒體、中心化媒體來幫助破圈。
種草的紅利已結(jié)束,種樹的時代剛剛開啟。如果你不能把品牌曝光的耳熟能詳,把自己變成一棵大樹的話,消費者是沒有辦法看見你種的草的。只有當一個品牌足夠強大,大家才會注意到這棵大樹以及樹下種的那些草,才會有人主動搜索你,才會導致搜索之后,你會精準的被更多的媒體個性化推薦和分發(fā)。
第二個趨勢,以重復對抗遺忘。
丹尼爾·卡尼曼教授他在《思考,快與慢》一書當中,寫了人類是怎么思考的。他說人腦當中有兩個系統(tǒng),一個叫系統(tǒng)一,一個叫系統(tǒng)二,系統(tǒng)一是什么?2+2等于多少?直覺反應是4,是系統(tǒng)一。第二個系統(tǒng)是什么?27×38是多少?這叫理性思考系統(tǒng),你要燒腦了。 丹尼爾·卡尼曼說,絕大多數(shù)時間,人類是通過系統(tǒng)一來判斷世界的,因為系統(tǒng)二需要耗費很多能量。但人類的大腦有個自我保護機制——大腦只能消耗所有人體能量的20%。所以,人的大腦基本上以系統(tǒng)一來處理事件,偶爾采用系統(tǒng)二。
丹尼爾·卡尼曼教授用40年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決策是理性的”這個假設不成立,反而,人是最不理性的動物,最容易被直覺和認知偏見所影響。 為什么直覺和偏見可以影響到人類,因為系統(tǒng)一是“可得性捷徑”,系統(tǒng)一判斷的標準不是真相,不是事實。而最快、最容易回想起來的信息,對人的判斷的影響力就會相應更大。
“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是不是最去火的?“困了累了喝紅?!?,紅牛是不是最提神的?不知道。但是你只能想起它,這就夠了。 “可得性”是你能想得起的那個,它就是事實,它是不是客觀符合事實,是另一回事情。一個不能被迅速想起來的信息,它根本就不會成為真相或事實的任何部分。
所以丹尼爾教授作為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在得到諾貝爾經(jīng)濟獎的演講中說到:一個信息如果反復出現(xiàn),沒有給你帶來不好的結(jié)果,這就會變成一個安全的信號。時間長了,安全的就是好的,熟悉的就容易喜歡。這就是單純的曝光效應。
他還說了一個觀點,讓消費者記住一個概念或一個事物,沒有其他方法,只有4個字:不斷重復。因為人類根本分不清楚什么是熟悉感,什么是真相,熟悉的東西就會讓你認知放松,做出舒服而輕易的判斷。
傳播的本質(zhì)在于重復,消費者的本質(zhì)在于遺忘,所以低頻的品牌傳播根本趕不上顧客遺忘的速度。 沒有高頻的到達,很難進入消費者心智,分眾為什么市值1000多億我們也不去做橫向擴張,比如候車亭或者公交車廣告。因為我認為把一個人關在一個封閉的電梯這樣的獨特的空間當中,到達才是足夠有效和強制的。